祝贺!我省4人荣登7月“中国好人榜”!

发布时间:2019-08-01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中央文明办3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7月“中国好人榜”。经地方初审和网上集中展示、网友点赞评议,共推出109位中国好人。其中,我省4人荣登7月“中国好人榜”。
他们分别是:
精益求精炼精品 勇夺世界炼钢挑战赛总冠军的钢铁工匠唐笑宇
把小蘑菇做成富民产业 带动200余万农民致富的“蘑菇县长”通占元
20年水上邮差路 累计行程达10万余公里的刘保朝

做公益15载 救助贫困儿童220名、大学生70名的王萍

           \

                                                                                       唐笑宇

唐笑宇,男,1985年3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现任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转炉车间三档技术主管。他实施少渣冶炼、高温高氧炉渣溅渣等技术创新,推进高效生产清洁生产,年创效2000余万元;立足岗位锤炼本领、提升技能服务产线,2018年赢得第12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冠军。 

  在炼钢厂,唐笑宇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地从一名上料工、合金工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炼钢工和转炉炉长,并作为调试组的成员参加了2#转炉的调试和热试工作,这使他对设备性能的了解比其他人更加透彻。

  时值公司瞄准行业先进企业,在品种结构、工艺操作、产品质量等方面全力攻关的关键时期。他一个指标接着一个指标地攻坚,在全年12个炼钢小组综合排名不仅拿下了第一名,还创下了连续10个月钢水成分不超内控的纪录。“这项纪录至今没人能超越。”转炉车间技术员代红星竖起大拇指。

  从当上技术员那天开始,唐笑宇就把自己的发展定位于技术创新,致力于技术攻关。2013年,河钢邯钢推行“少渣冶炼”方法,力争同时保住转炉炼钢中转炉终点的碳、温双命中率,钢包温度命中率,转炉灰耗,成品磷的命中率四项指标。为了破解这一技术难题,唐笑宇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炼钢经验,率先在厂里使用了“留渣冶炼”的工艺。即在每一炉倒渣时,不将炉渣倒净,剩余的渣子可以促进下一炉冶炼时前期渣的形成,提高脱磷效率,这样留渣操作保证了所有指标的完成。就这样,他成功总结出了邯宝炼钢厂260吨转炉的少渣冶炼方法,成为首个将260吨转炉的转炉工序灰耗降到吨钢15公斤的炼钢工,并将经验推广到各个班组。

   2018年4月10日,印度孟买,当中午12时的钟声响起,第12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的赛场上,爆发出发自世界钢铁的惊叹,河钢邯钢职工唐笑宇赢得总冠军,中国钢铁人站立在了世界之巅。当唐笑宇走上颁奖台,他笔挺的西装上佩戴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胸章。这一刻,河钢邯钢职工唐笑宇代表的是中国!

\

通占元

  通占元,男,中共党员,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技术指导总站站长、二级推广研究员。

  1999年,通占元从部队团参谋长岗位转业到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他买书籍、查资料、拜专家、访菇农,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操作,扑下身子系统钻研食用菌技术。推动全省食用菌从10年前的6.4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到33万亩,年产量276万吨,年产值217亿元,已带动200多万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2015年8月,通占元到阜平县挂职副县长,帮助发展食用菌产业。他拖着肺癌刚刚恢复的身体,组织制定了三年建成“一核、四带、百园覆盖”区域布局和“一会、两组、十企、百社”服务体系,覆盖4万贫困户,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四处奔走引进50多名技术人员、组建10家龙头企业,成立了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解决了发展产业无龙头、没技术、卖不了的难题。

  2018年5月,通占元担任省农业厅产业扶贫办主任,他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健全完善了横向协调、纵向贯通的全省产业扶贫组织指导推动体系,谋划产业扶贫项目7.7万个、实施3万个,建成扶贫产业园354个,总结了十大产业扶贫模式、20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案例,组织评选了300家扶贫龙头企业、培育了1000个扶贫产业示范村,指导62个贫困县每县培育打造2-3个优势特色扶贫产业,实现了全省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全覆盖,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通占元20年来,累计休假不足15天。菇农和企业的咨询电话,不分白天黑夜,他总是有打必接、耐心答复、精心指导。凡是菇农和企业的求助,他总是不辞辛苦、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全力解决难题。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三级高血压、心率过速、糖尿病,住院后治疗时在病床上,输完液后又返回了工作岗位。通占元同志格尽职守、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体现出新时代“三农”干部善作为、主动为、勇作为的拼搏精神,是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

\

刘保朝

  刘保朝,男,满族,1968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宽城满族满族自治县邮政分公司桲罗台支局邮递员。

  一个人、一条船、一辆自行车,搭起了承德市唯一一条水上邮路,架起了一座座库区人家与外界充满浓情厚意的桥梁。

  宽城满族自治县潘家口水库蓄水之后,那些散落在一条条山沟里的人家就不能随意进出几十里外的集市了,邮递员成了乡亲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使者。方圆85平方公里库区散落的人家,每天都在等待着一个人,等着他为他们带来山外的消息,为他们捎来一袋米、一袋盐、一袋味精、一包火柴……

  可是,就在1999年,乡亲们家家盼、天天想着的这条承德市唯一的一条水上邮路却没了邮递员。由于路途遥远加上每月只有150元的工资,这条艰辛的邮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那我试试。”刘保朝搁置起自己的“水产养殖梦”,第二天便上岗了。哪知道在这条山高水阔、地广人稀的85平方公里邮路上,他一干就是20年。

  库区的居民大都以户为单位,散居在水库边或深山里。一个山坳里只有一家、一座山梁上仅仅一户的特殊村落分布,使刘保朝需要下了水路上山路,下了山路走水路。一次完整的取报投递,往返少说也有100公里,每5天一个周期,中午他就在船上以自带的白水和凉馒头为午饭。

   独石沟乡位于潘家口水库中游,仅有的1300多口人分散居住在环库区4万亩水面周围的大小沟岔中,购买生活用品成了这里居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刘保朝就成了乡亲们的“运输队长”。米、面、油、盐、药品、配件……无所不包,大部分“货款”都是由刘保朝预先垫付,而刘保朝的船也成了许多人的免费“公交船”。

冬天进屋一身冰、夏天进屋一身水,是刘保朝的形象写照。每天顶着星星出发,踏着月光归来,夏天划船,冬天库区结冰,只能支冰车,几次掉进冰窟窿里自己爬出来或被救出,刘保朝的身上留下了很多“记号”:门牙摔掉了、胯骨磕青了、关节时常酸痛。但刘保朝二十年如一日,始终默默无闻工作在水路投递一线。 

\

王萍

  王萍,女,中共党员,衡水市体育休闲广场管理处的一名普通工人。

  工作之余,于2004年同几位志同道合的网友成立了衡水市首家爱心志愿者联盟,2010年投资3万元注册衡水爱心联合会。15年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不懈地发起爱心捐助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爱心公益事业 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牺牲了节假日休息时间,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无偿地帮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亲人般的关怀,用一颗爱心默默地帮助着所需帮助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

  救助贫困儿童、学生,圆了他们的上学梦,在物质上和心灵上给予帮助与关爱。为帮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愿望,她不怕辛劳,四处筹集资金,帮助71名大学生圆梦大学;富有爱心的她与孤儿小霞、小海姐弟俩结成亲情对子,当起这对孤儿的“爱心妈妈”帮助离校2年的兄妹两返校学习,并承担了姐弟俩每月700元的生活费。每半个月专程2个多小时的路途到衡水市阜城县看望这对特殊的儿女,为姐弟俩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并辅导他们学习,帮忙孩子梳洗,让姐弟俩切身感受到了“母亲般的亲情关爱。

  创建河北省第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建设的“留守儿童快乐家园”,填补河北省内空白。投资7万余元建立留守儿童“快乐家园”,让留守儿童得到正常家庭一样的关爱和温暖,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医务专家为孩子们做健康体检,把孩子们接到市里圆孩子们看电影梦想,聘请心理学老师给孩子们做心理疏导等。

  十五年来,王萍冒严寒、顶酷暑走访了 100多个村庄,600多个家庭,筹集各种善款180多万元,救助贫困儿童260多人, 大学生71名,帮扶孤寡老人30 余名,失独老人45名,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100多次。王萍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默默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尊老爱幼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好评。

 

                                                                    (来源:河北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