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河北赞皇:三大战略见实效 三年摘掉贫困帽
发布时间:2019-12-23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2019年5月,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的关键一步。赞皇县自2016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从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的高度,总体规划、分类布局、统筹推进,科学制定三大战略,精心落实30项重大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加速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石家庄市赞皇县槐河县城段。
党建+产业,强化党员引领示范
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创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赞皇县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赞皇县黄北坪乡松会村地处县城西部深山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距离县城25公里,属于水库移民村。全村43户,143口人,人均耕地0.35亩。全村山场面积4000亩,群众收入主要是林果业,但是效益差。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85人。
产业扶贫让村民走上致富路。
路振岗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自2018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后,根据该村适合发展林果业的特点,多次邀请省市县土壤专家到村对土质、环境、气候等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党代表会,最终确定了通过葡萄产业带领乡亲们致富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多次组织村民到秦皇岛昌黎县参观学习葡萄种植,实际考察转变观念,引导群众学习昌黎葡萄种植模式,不断提高村民的种植水平。路振岗还多次邀请省市县葡萄种植专家到松会村进行授课,经过几年的努力,松会村的葡萄种植逐步形成了一定规模。葡萄产业发展起来了,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
2018年,路振岗敏锐地抓住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机遇,带领松会村率先申报了石家庄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他配合设计专家成立美丽乡村规划领导小组,扎实做好规划、设计、施工、监督、管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美、精神美、生态美、产业美建设。
为让“两清一改一拆”不再难,他先从自家动手,乡亲们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仅仅半个月就拆除废旧房屋3处、旱厕猪圈45处,清理垃圾杂物2000立方米。累计争取投资45万元,实施民居改造工程和硬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文化广场2个,打造了1000米乡风文明示范街。实现了路灯全覆盖、安全监控全覆盖、卫生厕所全覆盖。今天的松会村,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旧面貌,变得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清新的田园风光,成为赞皇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发展观光采摘游,村容村貌是关键。只有把环境变美丽,才能留住客人。我们村民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这是路振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路振岗又因势利导,带领乡亲们建设了葡萄园农家院,为采摘游客提供饮食、健康为主题的特色产业。确保葡萄丰收了能销出去,群众稳定增收。
“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葡萄,葡萄种植让俺们村脱了贫、致了富,去年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不少村民还在县城买了新楼房,没有路书记的带领,俺们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好日子。”这是村民李新书对路振岗的评价。
2019年,该村葡萄种植规模已达70多亩,包括玫瑰香、维克、美人指、红提等十几个优质品种,成熟期从7月份一直到10月份。小小葡萄让村民摆脱了贫穷。
赞皇县始终坚持“四个培养”,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支书,更加有效地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目前全县80%的村由像路振岗一样的经济能人挑起发展大梁,有41名经济型后备干部在村班子分担工作,另有500多名经济能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扶志,激发百姓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赞皇县围绕解决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帮扶工作中简单给钱给物等问题,全力加强扶贫扶志,逐步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勤劳实干,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用信心换来千万金。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必须全力把干部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扶贫主战场上来。为强化组织引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一线战斗体系,该县深化“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即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带头走访100家贫困户,其他县领导、乡干部走访50家以上。通过活动,发现一些贫困户存在林地规模小、果品效益低的情况,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千亩以上的核桃、大枣、苹果、樱桃、葡萄等高效农业园区32个,把贫困户手中的土地、闲置资产等要素整合、激活,形成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入园打工“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新格局,全方位提升了扶贫效果和质量。
“脱贫最终要靠我们自己,不能单纯地依赖政府。要利用好党的政策,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赞皇县阳泽乡尹庄村贫困户孙爱行在听完该县“流动党校”教师郝瑞红的课后感慨道。
在脱贫攻坚中,赞皇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精神扶贫力度,从县委党校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流动党校”送教下乡,对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流动党校’顾名思义,就是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农村百姓家门口,面对面、接地气,解决基层党员学习集中难、培训效果保证难、时间安排难等难题。”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莉说。
政策宣讲激发百姓脱贫内生动力。
在宣讲过程中,“流动党校”教师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和各乡镇、村具体实际情况,根据受众特点,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明白为什么要脱贫攻坚、怎样脱贫致富以及相关扶贫政策,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为强化培训效果,该县“流动党校”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教学、党校教师+扶贫部门、党员“点餐”+党校“下厨”等“三个结合”形式,让培训对象学中悟、悟中做、做中思,切实把群众最期盼、最实在、最有用的理论政策和致富技能传递给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党支部、农村党员和贫困群众。
“头一次参加'流动党校'培训,老师的授课简单明了,把国家的扶贫政策解读得具体到位,从理论教育到技能培训,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现场,讲解方式灵活多样,内容深入浅出,实在是太好了。”赞皇县黄北坪村的党员安志广谈到“流动党校”时颇有感触地说。
“流动党校”把党的好政策、致富新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晚间干部大讲堂”也为扶贫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全面提高干部和党员的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该县紧密结合中央、省、市精神,举办“书香飘满赞皇·晚间干部大讲堂”活动,每月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上级相关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对438名乡科级干部,212个村的1346名村“两委”干部和13000多名党员进行了轮训,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获取前沿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只有志气树起来,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办法才能跟上来,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该县通过“两级书记访百家”“流动党校”“晚间干部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广大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善精神面貌,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示范+带动,全力打造产业名片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赞皇县高度重视用好用活“头羊”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加强典型引路,以“拨亮一盏灯”,从而“照亮一大片”,通过典型现身说法、传经送宝,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实现早日脱贫。
科技下乡服务百姓。
“我就是要在荒草丛里栽树,把荒山变成‘花果山’。”最初看着这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荒山,听到王国军的想法的人都认为他是在做白日梦。
王国军是赞皇县土门乡鲍家滩村人,从事林果种植十多年,专业技术扎实,在果树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是赞皇县的樱桃种植大户、樱桃种植能手,鲍家滩村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了石家庄周边远近闻名的樱桃种植专业村。
可王国军并不满足,他有着自己的打算。“我种了十几年樱桃,经常有人找我过去作指导。在这期间,我发现县里还是有一些荒山没能有效利用,就有了绿化这些荒山,让它们变成披绿装、果香飘的花果山的想法。”王国军说,在赞皇县委县政府、县扶贫办、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2013年他流转龙堂院村荒地2300多亩,开始了自己的“绿色计划”。
其实,刚刚走进这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荒山时,王国军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十几年奋斗,我也攒下了不薄的家底,现在又一股脑全投进了生态现代农业园区,确实是个大冒险。”蹲在荒草丛中,几番吸气呼气后,王国军霍地站了起来,攥紧拳头说:“我就是要在荒草丛里栽树,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下定决心后,王国军多次找来专家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施策,人力、物力一起上,拉开了酣战荒山的帷幕。“2014年是我压力最大的一年,承包荒山以后,我把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进去,分文没有收回来,后来外面又背负了许多债务。”回忆起往事,王国军至今还有些心酸。“急需种植的苗木没钱买,每天想着筹款,如果不是咬牙坚持下来,如果不是亲朋好友的支持,我们现在就看不到这片果林了。”王国军指着已经初具规模的现代生态农业采摘园自豪地说。
截至目前,该园区已经建设完成高标准樱桃采摘园1900亩,苹果、桃等其他果品园300亩,果树挂果期从4月一直持续到11月,一年有8个月都有果飘香。园区还先后被命名为“省级观光采摘园”“石家庄市现代农业园区”“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
自己富不叫富,乡亲们富才是富。王国军成立了赞皇县福源樱桃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实施“合作社带动、示范精扶”美丽乡村工程,开展科技扶贫、资金扶贫、就业扶贫。通过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多样、联结紧密、较为完备的利益联结机制,精心做好产业与农民对接,免费向贫困农户发放优良苗木、进行技术培训和产销服务等,不仅使鲍家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专业村,还辐射附近的寺峪村、龙堂院村、千根村等开展樱桃种植,逐步形成了万亩樱桃种植片区,直接覆盖贫困户510户,户平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带动樱桃种植农户1100多户。王国军还与贫困户签订季节工就业合同3059人次,长期工就业61人。
赞皇县以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现代林果产业精品园区为目标,扶持发展龙堂院-鲍家滩村万亩樱桃采摘园区、松会村万亩葡萄园区等6个万亩园区,先后建成鲜食枣、樱桃、苹果、中华寿桃、梨五大类31个千亩园区,积极培育休闲园、采摘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5家,更有无数个像王国军一样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模范人物。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阶段性任务的起点。一个个致富“领头雁”让贫困户找准了致富的方向,一个个“好政策”让贫困户没有了“后顾忧”,一个个“产业园”让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一幅致富奔小康的新画卷正在赞皇大地上徐徐展开。
上一篇:县长王涛督导检查县城集中供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