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的脱贫攻坚之路:三大战略三十招 精准脱贫建小康

发布时间:2020-10-27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河北共产党员网省直讯(记者 翟新建 通讯员 郭朝辉 米彦朝)近年来,赞皇县从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的高度,总体规划、分类布局、统筹推进,科学制定三大战略,精心落实三十项重大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加速度,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工作思路,走出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2018年,赞皇县脱贫2868户551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56%,以全市第一、全省第六的良好成绩通过退出验收。2019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目前,6969户1624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脱贫成效连续两年成效考核等次为“好”。今年7月,在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中表现优异,各项数据位居全市前列。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实施“党建+产业”战略,大力抓好“十个精品工程”
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创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赞皇县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融入脱贫攻坚,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提升党员的创业带动能力;加速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产业发展上台阶,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选好“领头雁”,富裕一村人。坚持“四个培养”,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支书,更加有效地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目前全县80%的村,由经济能人挑起发展大梁,有41名经济型后备干部在村班子分担工作,另有500多名经济能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黄北坪乡松会村路振岗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以松会村葡萄产业为突破口,探索推进了产业化种植和分散种植相互依托的扶贫项目整村推进工程,引进深圳高科技人才薛智利投资1500多万元,承包荒山1600多亩进行综合开发,山上8000亩赤霞珠酒用葡萄基地实施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经营,山下松会村及周边有近2000亩葡萄种植园农户分散种植生态鲜食葡萄,山上山下技术共享,经济互补,齐头并进,实现了集采摘、酿酒一条龙集约化经营模式。山下葡萄采摘为8-10月份,户均增收3万余元。目前,像松会村这样依靠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达到3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6%,户均增收普遍超过5000元,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是实施“一棵树”工程,打造“特色村”,富裕一批人。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生产。鲍家滩村依托独特的“小盆地”气候和弱碱性土壤优势,选准发展樱桃种植这条路,全村3000多亩荒坡全部栽上了樱桃树,盛果期樱桃每亩收入3-5万元,全村樱桃产业收入突破亿元。在花果山现代农业科技园的示范带动下,不仅鲍家滩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专业村,附近的寺峪村、龙堂院村、千根村也相继建立樱桃基地,形成万亩樱桃种植片区,直接覆盖贫困户510户,户平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带动樱桃种植农户1100多户。目前,蓝莓、大枣、板栗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多村一业”种植村在全县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河道的大枣、三六沟的板栗、岭根底的苹果、土门南沟的雪花梨等,成为赞皇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三是实施“一条链”工程,延长“产业链”,富裕一帮人。大力实施“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贫困户”的立体生态全产业链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免费向贫困农户发放优良苗木、进行技术培训和产销服务,使农民在自己家门口打工,变成产业工人,实现“租地挣租金、打工挣薪金、分红挣股金”。赞皇县雪芹棉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崔雪芹致力于扶贫攻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品”的模式,利用“原村”土布品牌优势,围绕授人以渔的脱贫思路,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她免费向贫困户传授彩棉种植技术,并与农户签订彩棉收购协议,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原村”土布纺织技术非遗传承人,崔雪琴积极向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妇女无偿传授土布纺织技术,让她们到企业工作,人均年收入1.8万元左右。她投资建立文化扶贫产业园,累计接待各地参观学习人员和康养人员1.5万余人次。游客在贫困地区采摘农产品累计消费200余万元,促进了当地贫困户增收。她成立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在6个乡镇、17个村建立纺织基地,建设樱桃、香梨、小杂粮“太行原村”基地和棉花基地,带动2500多户贫困户就业。目前,充满时尚元素的产品走出国门,登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和德国、比利时等国际舞台。2020年10月17日,崔雪芹获全国脱贫攻坚奖。枣能元饮品有限公司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先进设备,建成国内第一条红枣果肉饮品生产线,在贫困村发展大枣基地5万亩,对贫困户的产品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引导贫困户栽植鲜食枣10余种6万棵。近年来,九维生物、华岱干果、远东边贸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大枣12万吨、核桃2.5万吨,实现户均增收4000多元。
四是实施“一个厂”工程,建设“微工厂”,富裕一类人。探索“政府+村级组织+平台公司+企业+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财政涉农资金以量化或新建形式投入到实体企业形成资产,产生收益反哺贫困群体。2018年,注资利通商贸有限公司1560万元,建成资产收益扶贫核桃仁初加工项目,年收益124.8万元,覆盖28个贫困村1159户贫困户,户年增收593元;注资承德兴春和公司2100万元,建成资产收益扶贫蘑菇产业项目,年收益168万元,覆盖34个贫困村2487户贫困户,户年增收675元。同时,依托利通商贸,以核桃仁初加工为主,在梁家湾、下徐乐等村建设48个“扶贫微工厂、微车间”,让体弱多病不能外出打工的弱劳动力参与其中,1200名贫困人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全县累计投入资产收益类扶贫资金19309万元,共发展林果、光伏电站等七大类223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扶贫产业对贫困人口的多重覆盖、高质量覆盖,开创“收益循环全覆盖、创造就业增收入、实体企业享红利”的产业扶贫新局面,进一步发展了生态产业,扶持了实体企业,扩大了农户就业,壮大了集体经济,成为赞皇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2019年7月,石家庄市产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赞皇县召开,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五是实施“一日游”工程,做强“大产业”,富裕一方人。赞皇县蕊源蜂业董事长陈秀英充分利用69万亩山场和45万亩大枣的生态优势,以及枣花、槐花这些养蜂的大好优势,大力发展蜜蜂“空中农业”,带动全县11个乡镇150个村1260户,养殖蜜蜂5万箱,年产蜂产品1000吨,年销售额24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730户平均每户增收8200元;通过养殖托管形式,带动55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户年增收500元。目前,全县蜜蜂养殖达到3.5万箱,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蕊源蜂业把小蜜蜂做成了大产业,每年举办“枣花•蜜•蜂”文化节,积极打造“蜜蜂博物馆+寺峪村民俗+蜜蜂文化游乐谷”特色旅游线路,通过蜜蜂养殖、蜜蜂吧、蜜蜂博物馆、蜜窖等独具特色的蜜蜂产业链,让观光体验成为赞皇文化旅游业态的一个新亮点。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全年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生动局面。
六是实施“一个园”工程,建好“综合体”,富裕一乡人。经过近几年的协调推进,赞皇县山域经济和林业经济基本实现种植基地化和产品区域化。为使种植基地的生态景观功能、历史文化功能和休闲观光功能集约发展、融合发展,他们抓住皇城枣海德裕古镇这个亮点,充分利用唐代六宰相、元代外交家赵良弼等历史文化优势,高标准建成大枣科技示范区、枣产品加工区、旅游观光区、唐朝文化一条街和状元文化街、特色农产品购物一条街等,集中打造集观赏、休闲、采摘、度假、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深受群众欢迎。在这一园区带动下,全县田园综合功能体系建设风起云涌,目前已建成22个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现代林果休闲产业综合园区和5大观光采摘区,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七是实施“一幅图”工程,配齐“一班人”,明确主基调。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和30多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依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定位,在全省率先制定《多规合一城乡总体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对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锁云湖饮用水源地进行严格管控,国土受保护地区面积达全县总面积58%,居全省前列。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发展,打造了赞皇金丝大枣、岭底红苹果、鲍家滩牌樱桃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绿色无公害认证产品”和河北省名牌产品。
八是实施“一把尺”工程,算清“生态账”,把好用人关。实施《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评价考核办法》,每年制定《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将绿色业绩纳入干部政绩之中,将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和乡镇,形成了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对工作实绩突出的36名优秀干部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的8名干部进行问责。
九是实施“一盘棋”工程,唱响“主旋律”,营造好氛围。普及生态文化,开展“生态细胞”宣讲,多媒体、全方位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建设成果,推动生态文化进校园、“五绿单位”创建和“美丽庭院”评选,绿色环保生活生产方式逐渐形成。2017年,公众绿色出行率超过50%,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晓度、满意度均超过80%,节能节水产品普及率和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均达到90%。国家生态环境部先后派遣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赞皇挂职锻炼,带动该县环保、林业、发改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批拔尖人才和业务骨干。
十是实施“一张网”工程,用好“互联网”,加速奔小康。在县“互联网+”办公室成立党支部,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坚持将电商扶贫作为产业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成立“互联网+联盟”,建成网络平台“大美赞皇”,扶持引导枣能元、汇川核桃、蕊源蜂业等县域特色企业抱团发展、规范提升,去年全县网络交易额达5.9亿元。通过电商就业、产品上行、节支增收等方式,助力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先后建立苏宁易购扶贫实训店,培育壮大天源蜂业、“智慧县域”等电商扶贫企业,并安排52名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工资收入23.42万元。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快速发展,以高于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带动了贫困人口增收。
实施“扶贫+扶志”战略,精心开展“十大特色活动”
脱贫攻坚以来,赞皇县围绕解决部分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帮扶工作中简单给钱给物等问题,全力加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精神面貌显著改变,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解决干部群众精气神不足的问题。不忘“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初心,创新“三会一课”形式,以党支部为单位,全县481个党支部共13596名党员普遍开展一次“重温入党志愿、践行庄严承诺”主题党日活动,在支部大会上逐一宣读入党志愿书,集体重温入党誓词,集体重温入党志愿书;在支部大会上,结合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每名班子成员汇报一次近年来的思想历程。充分利用赞皇的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到赞皇县太行山一分区司令部旧址、中马峪村红色法制教育基地和邓小平、秦基伟、杨秀峰在赞皇县的旧居等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旺盛斗志。
二是开展“晚间干部大讲堂”活动,解决扶贫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的问题。全面加强干部和党员培训,对438名乡科级干部,212个村的1346名村“两委”干部和13000多名党员全部轮训一遍。紧密结合中央、省、市精神,举办“书香飘满赞皇•晚间干部大讲堂”70期。每月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或上级相关部门聘请专家学者,在县委党校对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授课,培训干部3万余人次,以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提升素质。各乡镇、县直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相继举办“干部小讲堂”。“干部讲堂”成为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获取前沿知识、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三是开展“两级书记访百家”活动,解决产业扶贫不精准的问题。通过活动,摸清一些贫困户林地规模小、果品效益低的情况,针对性地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建成千亩以上的核桃、大枣、苹果、樱桃、葡萄等高效农业园区32个,把贫困户手中的土地、闲置资产等要素整合、激活,形成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入园打工“一份土地挣三份钱”的新格局,贫困户人均收入万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开展“后进村转化+农村环境整治”活动,解决基层战斗堡垒带富能力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后进村工作力度,让后进村两委干部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提高威信、树立形象,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提高后进村整体水平。县委常委每人负责转化一个后进村,县直、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三级层层签定责任状,将县直单位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捆绑在一起,整合县、乡、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资源,对19个精准扶贫村进行后进转化;选派部分单位一把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对其余13个后进村进行转化。将32个后进村作为重点,按“三清两拆”最高标准,对乱涂乱画、残垣断壁,以及占用道路乱堆乱放的杂物、猪圈、老式旱厕等进行专项整治,把后进村打造成全县村容村貌整治的标杆和范本,以人居环境大变样、大改善,推进精准脱贫大突破、大提升。
五是开展为民办实事承诺活动,解决群众增收渠道狭窄的问题。组织驻村帮扶干部在村党支部大会上进行为民办实事承诺。开发生态护林员、贫困保洁员、家政服务员等8类扶贫公益岗位,吸纳5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将县就业训练中心和劳动技工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针对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创业意识不够强烈的实际,对其开展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针对致富带头人的各类培训,进行蘑菇种植、核桃仁加工等产业对接,推荐快递分拣员等就业岗位,打造赞皇“嫁接工”“月嫂”等知名劳务品牌,实现了“户户有脱贫产业、人人有脱贫能力”。
六是开展“民生大帮扶”活动,解决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实施以“就医必帮、就业必帮、过节必帮、致富必帮”为主要内容的大帮扶活动。每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包一个乡镇,每名乡局级单位分包一个贫困村,各单位每名党员干部分包一个贫困户、每个单位和每名党员干部填写以“大帮扶活动”为内容的履职承诺表。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帮扶方案,明确帮扶内容、阶段任务、完成时限、具体责任人等内容。开展“基层劳动日活动”,建立“为民办实事好事台账”,内容包括种植树木、清扫卫生、提供致富信息、村民事务代理代办、救助困难学生、法律咨询、医疗服务、栽培技术传授等,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时,加大医疗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扩建和软硬件改造升级,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全覆盖,群众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是开展“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解决扶贫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贫困群众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坚持“立足特色、分类创建、协同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打造党建示范区,不断增强其在硬件设施、党建品牌、服务功能、村务运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示范性、带动性,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县政府拿出适当奖励资金,鼓励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以“保底价”“保护价”收购防贫防返贫人员的农产品,解除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鼓励支持其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支持防贫防返贫人口以资源入股的形式进行土地、山场流转,鼓励支持大户带动发展,做大做强林果产业。
八是开展科技帮扶活动,解决贫困群众缺技术的问题。以“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带出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出一批科技示范村”为主要内容,开展“科技惠农”活动。依托高端科技振兴人才,在增绿调优上强力支撑。建立中国农业大学赞皇服务站,发挥国际国内著名病虫害防治专家张龙作用,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科研培植基地,利用生物手段解决了百万亩林果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建立河北农业大学赞皇服务站,借助著名大枣专家刘孟军、著名苹果专家徐继忠在赞皇建设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解决新产品的推广问题,解决45万亩大枣和5万亩苹果增收问题。
九是开展阵地聚村活动,解决贫困群众精神生活不够丰富的问题。筹措资金520万元,新建改建120个村的文化图书室、阅览室,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课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以“两室”、远程教育为平台,拓宽群众知识视野,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以村级活动中心为平台,配备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健身器材,活跃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群众享受到城乡统筹、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方便群众医疗、养老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十是开展“活水连水添灵气增财气”活动,解决扶贫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的问题。该县境内有2个中型水库、62个小型水库、94个塘坝,如一粒粒珍珠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赞皇大地。为使这些点尽快亮起来,先后投资8亿多元相继实施70多项水利工程,实施渠库连通,推动全县水域联网。把路网建设作为连接生态区、整合生态资源的重要基础,用路网把各个节点有机串联在一起,特别是形成了嶂石岩景区—赞皇山—锁云湖、许亭唐相故里—平泉湖—岭根底苹果园、石柱山—天台湖—大枣园区等多条山水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出遍地开花的乡村旅游景观。
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全力打造“十大产业名片”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赞皇县高度重视用好用活“头羊”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加强典型引路,以“拨亮一盏灯”,从而“照亮一大片”,通过典型现身说法、传经送宝,辐射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实现早日脱贫。
一是抓项目,强化示范力。针对“弱劳动力能力”人群就业难的问题,依托利通商贸在梁家湾村建设“扶贫微工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使贫困群众成为“享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该项目每年获得收益资金124.8万元,通过该龙头企业资金“二次分配”,将收益资金的40%用于贫困村公益事业,60%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救助,带动了28个贫困村4600余名贫困人口受益,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每个贫困村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目前,新建核桃仁加工微车间47个,为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投资2253万元,新建资产收益扶贫蘑菇产业项目1个,资金收益率为年8%,年收益为168万元,收益资金覆盖全县11个乡镇36个村。
二是抓园区,强化文化力。以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于一体的现代林果产业精品园区为目标,扶持发展龙堂院-鲍家滩村万亩樱桃采摘园区,松会村万亩葡萄园区等6个万亩园区,先后建成鲜食枣、樱桃、苹果、中华寿桃、梨五大类31个千亩园区,积极培育休闲园、采摘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5家,实现林果生产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推进全县林果业向园区化、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鲍家滩樱桃园区总面积达1.2万亩,涉及农户3000余户,年收入上亿元。
三是抓龙头,强化带动力。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红枣、核桃两大加工产业园区,扶持发展九维生物、枣能元食品、丸京干果、蕊源蜂业、原村土布、华润农副产品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有1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县扶贫龙头企业和82家果品加工业。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销售平台的作用,把群众更有效地组织起来,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大枣深加工的“枣能”饮料,核桃深加工的核桃露、核桃油等科技生态产品走入高端市场,提升了绿水青山的含金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有4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增值3.6亿元。
四是抓合作社,强化组织力。大力推广“生产园区+加工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7家。培育和打造“岭底红”苹果、“小山庄”牌柴鸡蛋、“鲍家滩”牌樱桃、“蕊源”牌蜂蜜等一批河北省名牌产品,一批赞皇绿色名优品牌迅速崛起。“小山庄”牌柴鸡蛋、“蕊源”牌蜂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绿色无公害认证,丸京干果生产的“三康”牌核桃油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洛杉奇太行柴鸡生态养殖幸福庄基地,成功申报国家第八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建成林果专业合作社80余个、家庭农场51家。其中,汇川专业合作社组织1500余户当地群众,进行大枣、核桃农产品加工,开发枣夹核桃“枣想核你在一起”等20多个创意产品,网上月销售额近千万元。
五是抓全域旅游,强化辐射力。构建“七山三水一故里”十一大景区群,实现旅游景点间的良性互动。推进嶂石岩、棋盘山两个国家4A级景区升级改造,全力争创5A级景区。谋划推进窦家寨—许亭唐相故里旅游风情小镇、苹果小镇、电商小镇、樱桃小镇、兰花小镇、航空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知名旅游品牌。进一步优化旅游路网建设,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大交通”构建“大旅游”,促进大发展。
六是抓创业就业,强化创新力。发挥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先后引导27名大学生、39位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对入驻基地的企业实行免房租、水电费、宽带服务费等政策扶持,培树多个创业典型,引领广大群众向创业“明星”站队看齐。赞皇县莲华农庄生态农业园区领导团队由7名大学生组成,平均年龄37岁。该园区位于张楞乡南竹村,涉及两乡五村,总建设面积3500亩,种植600亩新型桑葚、400亩红色之爱苹果、300亩中华寿桃、300亩珍珠油杏,600亩六月鲜鲜食枣等,初步形成集农产品加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致力于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科技帮扶、劳动务工等不同形式,帮扶168户贫困户、346个贫困人口增收,人均增收1705元。
七是抓流动党员,强化向心力。在非公企业党组织美尚源成立“流动党员之家”,建立务工人员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形成高效快捷的产业就业服务网络,将产业发展、政策咨询、培训信息、职业介绍、创业扶持、小额贷款等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组,形成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传递党的关心和温暖、宣传落实帮扶政策和措施,帮助其树立脱贫信心,坚定脱贫决心。
八是抓乡村振兴,强化治理力。按照“合作共赢、利于长远”的原则,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微工厂打造成党建示范区。赞皇县作为“中国大枣之乡”,有大枣园区45万亩,大枣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农户收益差。为解决枣的出路问题,一方面,成立由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乡镇参加的联席会,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负责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工作督导,各成员单位负责专项工作的落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整合各类资源,助推发展大枣深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枣能元饮料为主的枣能元企业,扶持九维生物有限公司以生物提取技术发展大枣提取液,大力发展枣茶、枣片、枣夹核桃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组织,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园,借助部门优势、各展所长、精准发力,调整5万亩发展鲜食枣基地,促进大枣种植品种优化,实现大枣提质增效,培育的赞皇福牌大枣已推广到国外,明年将达到1万亩,其他鲜食枣也将近1万亩,2020年,赞皇大枣产业结构将调整为5万亩鲜食枣、40万亩大枣,40万亩大枣亩均收入5000-8000元,鲜食枣亩均收入将超过万元以上,45万亩大枣将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九是抓山区教育,强化扶智力。投资近亿元建设赞皇二中,让深山区5个乡镇,107个村的10390名孩子和县城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贫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享受正常的国家补贴,还享受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而且通过“小手拉大手”,使1100多个贫困家庭家长下山就业;对高中阶段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享受国家助学金、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针对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问题,由政府每人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3000元,同时组织社会慈善事业对贫困户的孩子大学阶段帮扶救助到位;每年投入220万元,为13所寄宿制山区教育扶贫项目学校配备65名“爱心代理妈妈”,为学生提供“保姆式”服务。山区教育扶贫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全国教育扶贫现场会在赞皇召开。
十是抓增绿调优,强化扶志力。赞皇境内山场丘陵地区,属片麻岩地区,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适合栽植各类果树,所产果品口感好、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立足这一优势,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十五万亩优质核桃精品示范园区”、十大特色果品产业带等林业工程建设,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1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拥有4亩经济林、200棵果树,人均增收超2400元,林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主渠道。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采摘游”,生态旅游业收入5.45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在此基础上,加大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做好10万亩优质果品文章,千方百计鼓励和帮助群众种植优质经济林,引进玉露香梨、葡萄、桑葚、矮化苹果等特色果品53种,高质量发展经济林基地,优质果品实现亩均收入2万到10万元。
来源:中国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