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皇县寺峪村:移风易俗树新风 村美民富前景好

发布时间:2021-09-15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民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成了远近闻名的移风易俗示范村。这就是如今的赞皇县土门乡寺峪村,荣获了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健全机制,保障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寺峪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历史久远。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的帮扶下,寺峪村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采摘、移风易俗等各项事业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了保障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寺峪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任组长的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年度计划,为开展创建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代会、志愿者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和日常事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制订了村规民约、理事会章程、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多项制度,使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做到集思广益,公开、公正、透明。

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寺峪村较好地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干部党员带头拆除违章建筑、义务清除垃圾、义务植树,涌现出一批模范党员,有效推动各大项目的顺利进展。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大胆改革,积极营造除陋习、树新风氛围,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做到矛盾不出村,近年来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保持了全村稳定。

22265347d44975baa8fdbbbd4dab682.jpg 

寺峪村的党史教育宣传栏

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文化长廊、村史馆、新风大食堂……走在寺峪村,精神文明之风随处可见。

建设文化长廊,开辟党建文化宣传新阵地。2019年投资7万元建成了30米长的文化长廊,开辟有党建知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村务公开、党员监督台、寺峪笑脸、文明新风、健康科普等板块,并定期更新内容。

投资20万元建设村史馆,把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12名该村烈士安置在此。大年初一时,大家在此团拜,改变了挨家挨户登门拜年的习俗。

建设新风大食堂,小村约释放大能量。红白事大操大办惹人厌,村约像一只无形的手推进全村不断向前发展。2015年以来,为了转变村民思想观念,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带领村民外出参观等形式,成立了寺峪村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组建了村民志愿服务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制定了开展移风易俗的相关制度。

在县政府和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52万元的寺峪大食堂于2017年5月1日投入使用。红白理事会借此大胆改革,统一饭菜标准,控制菜品数量和烟酒价格,规定份子钱,改变大操大办陋习,减少群众红白事开支费用,村民只交纳100元餐具折旧费就可以使用,一场红白事操办费用能节约八千余元。红白理事会会长王世平算了一笔账:已经有几十家在寺峪大食堂举办过婚礼,节省费用近十余万元。以往村里给老人办白事少说也要花3万元,如果有攀比风气,费用更高,如今一万多元就够用了,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这是件好事,很实用,我们都拥护。”村民张大妈说,现在,你攀我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少,村风民风从“一时美”迈向了“持久美”。

近年来,寺峪村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200平方米文化舞台、标准篮球场、卫生室、省级示范妇女之家、党员活动室、村民服务中心、儿童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路灯公益广告和大型室外电子演示屏等,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文化生活服务,非常便于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的广泛开展。

 4f4156b6c7afcda17e5462406393d06.jpg

为村民修建的便民水池 

如今,村训、村规民约及各种新风尚规章制度已深入人心,让村民达成了共识,有力促进了寺峪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在村规民约的影响下,村里形成了“不等不靠、实干苦干、激情奉献”的寺峪精神,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村口和村内的绿化建设都是村民义务出工出力,原本需要几万元的投入,几乎没有花钱就把树苗和花木全部栽上了,成为小村的美景。

成效显著,村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寺裕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产业扶贫栽植苹果树、樱桃、桃树、雨露香梨5万余株,补栽1000亩。投资95万元的寺峪农家乐项目于2017年10月1日投入使用,同时举办了“盛世金秋”苹果采摘节,果农得到了实惠,寺峪村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石家庄飞行学院和驻村工作组支持下建成了30亩特色农业示范园,目前果苗已经栽种完毕,施肥、浇水、修剪等技术都有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今后将协同发展旅游观光业,打造果品采摘项目,发展农家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寺峪村基本实现水泥路户户通,完成污水管网3200米,三格式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建成游园两个,2016年底省级精品村顺利验收。2012年以来,寺峪村共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飞行学院帮扶资金115万余元,完成新开大街开通项目、寺峪新风大食堂配套项目、农家乐配套项目、文化广场水景配套等项目建设,并硬化道路600米。2017年,寺峪村脱贫出列。

物质生活上富足了,寺峪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该村每年评选30户十星文明家庭、10户美丽庭院、10户农家乐示范点,并制作牌匾,与军人之家、党员家庭一起挂在大门口,有效带动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民风愈加淳朴。为了更好地帮扶邻里、照顾乡亲,寺峪村还组织起了自己的志愿服务队,由该村的村干部和妇女等12人组成。志愿服务队经常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家,帮着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家务,成为了小山村“最美的名片”。

 15d95bc92de3046e03a0ce841237df7.jpg

志愿者为村里老人义务理发

如今的寺峪村,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移风易俗新风的感召下,在“寺峪精神”的鼓舞下,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父老拧成一股绳,聚成一团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卯足了劲建设家乡。村内及村庄四周绿化达标,树木覆盖率达85%,全村共打造示范街12条,选树“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修建了村史馆,硬化上山作业路4条共计5500米,先后开展了美化靓化、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和房舍美化等项目,还完成了农家乐和购物中心项目建设,挖掘了云锁山文化,搞起集林果采摘、休闲观光、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家游,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发展图景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