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4年1月河北好人候选人名单公示
发布时间:2023-12-26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根据《“河北好人”候选人材料报送有关要求》,现将2024年1月河北好人候选人事迹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12月26日—2024年1月2日(5个工作日),请广大市民群众监督,如有意见请反馈市文明办。电话:0311-87851658,邮箱:wmbncc@163.com。
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2月26日
拟推荐2024年1月河北好人候选人简要事迹
1.信宝颖,女,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新华区新苑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信宝颖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最美巾帼志愿者”“河北十佳民间河长”“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文明市民”等荣誉,其事迹被央视《新闻联播》、国际在线、人民政协网、河北交通广播、河北新闻网、河北志愿服务网、石家庄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信宝颖的公益之路始于1997年。当时因为工作关系,她经常和医疗专家一起到山区义诊,为不少贫困老人送去日常药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之后,她又资助了当地的贫困儿童。2016年,信宝颖为了圆一个残疾女孩的踏青赏花梦,开始连续8年组织“天使护航”助残活动。8年间,共计出动车辆200余辆(次),行程7000余公里,带领200多位身体不方便的残疾朋友走出家门,做残疾朋友们的“双脚”,带他们到邢台柏乡汉牡丹园踏青赏花。2020年6月,信宝颖在赵陵铺路街道新苑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她充分发挥网络志愿平台和社区公益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路径,内容由过去单一的扶弱助残向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领域拓展,从单枪匹马到微光成炬,信宝颖的团队越来越大,现有志愿者七千余名。从2020年开始,信宝颖组织开展慰问太行抗战老兵活动,带领志愿者团队对太行山区抗战老兵进行了十余次慰问,累计行程四万余公里,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怀带给老英雄们,努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让老英雄们度过一个温暖而又幸福的晚年。她还在石家庄滹沱河南岸创办了“992大家帮志愿者公益桃园、果园、养殖及杂粮基地”,带领志愿者打造纯公益性质的城市农业基地产业园,让更多城里的孩子们能够在假期走进田间地头,认知农业了解农业,所有收入全部用于公益,通过河北交通广播捐给了贫困大学生。
2.董卫星,男,1985年8月出生,群众,赞皇县肢残协会主席。身体的残疾并不影响生命的伟岸。在多舛的命运面前,董卫星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于逆境中奋起,用勤劳与智慧带领更多的残疾人“站”起来、强起来,成为家喻户晓的自强模范。1985年出生的董卫星因为一场意外导致身体严重受伤,落下终身残疾。但天性倔强的他不甘就此沉沦,立志要重新振作起来,活出个样子给大家看看。于是,他克服种种困难,跟随一位乡村牙医拜师学艺。通过5年的刻苦努力,最终实现了成为一名牙医的梦想。创业,本就是一条艰辛之路。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在妻子的陪伴和激励下,董卫星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意志克服重重困难,开办了自己的牙科门诊——臻蓉牙科,开始为当地老百姓服务,过上了相对殷实富足的生活。在乡村行医时,董卫星看到很多残疾人生活不易,于是萌发了一个帮助残疾人的愿望。“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更能体会残疾人的绝望与痛苦。”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困境,改善生活条件,他创办了一家义齿加工工作室,义务培训残疾人学习技能,指导他们就业、创业。成为赞皇县肢残协会主席后,董卫星投身各种公益事业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他帮助视力残疾儿童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残疾人运动员集训,入选正定特教学校盲人门球队;带伤友参加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训练,用自身经历鼓舞、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勇气……他希望更多残疾人能像他一样,早日走出命运的泥沼,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君子以自强不息为自尊。董卫星以超出常人数倍的付出和汗水,展现了残疾人的自强风采,用宽广的心诠释着人生的真谛。他用自己事迹向世人证明,只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不懈的奋斗去创造,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
3.樊达,男,199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正定某餐馆经营者。2023年8月4日,正定90后小伙樊达从新闻中了解到了涿州市受灾情况,彻夜难眠。樊达决定带上物资驱车两百多公里,赶赴灾区给村民做饭。当天夜里凌晨2点,樊达和妻子发了一条出发支援灾区的视频,呼吁爱心人士一起去抗灾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那晚凌晨4点开始,源源不断的电话开始打给樊达,拖鞋、卫生纸、矿泉水、泡面……一箱箱捐赠物资送到了樊达面前,危急时刻,众多爱心汇聚成了守望相助的强大力量。一路上,樊达和志愿者们与时间赛跑,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涿州市刁窝镇,把物资捐赠给多个村庄。之后,樊达一边烧火做饭,一边拿着大喇叭宣传,村民们听到消息后相互传达,不一会功夫,樊达的灶台前就聚集了很多受灾群众。村民们自发给樊达洗菜择菜、打扫卫生,温馨热闹的大灶台驱散了灾害的阴霾。从樊达这口大锅支起来开始,每天都供应不少于二百人的饭菜。“我没有皮划艇,没有大铲车,但是我有一口大锅,会做饭,我要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吃上热乎饭。”忙碌了一整天之后,樊达赶回正定县开始准备明天需要的食材。8月6日中午,樊达与两名志愿者携带几百斤蔬菜再次赶到灾区,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被央视网、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等媒体争相报道。
下一篇:第六批石家庄市文明市民候选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