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17 “三三制”民主运动

发布时间:2021-03-23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41年3月,根据抗日战争的形势发展,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提议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按照“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的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在执行这一政策过程中,赞皇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运动,启发了各阶层的民主热情和抗战积极性,赞皇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新阶段。


       1941年春,赞皇抗日县政府在1940年政权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三三制”原则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全县99名县区干部中,共产党员占46人,进步势力占38人,中间势力占15人,为全面执行“三三制”进行了探索。1941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严峻的战争环境中,赞皇县在黄北坪隆重召开了推选边区参议员大会,共选出各界代表77人参会,在群众中具有很高威信的县武委会主任赵振华同志当选为边区参议员。6月份之前,晋冀豫区农救总会直接帮助赞皇开展农会选举工作,在农会大选中产生17名执委,6名候补执委。农会选举时,一切民主手续与民主方式的采取都表现出大选的审慎与隆重,赞皇一士绅参加代表大会时说:“这可真正民主啊!”两次成功的民主实践,唤起了群众对民主的要求,为即将开展的村选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图片

赞皇县推选边区参议员大会代表统计


      1941年7月7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辽县桐裕镇开幕。此次大会将山东西部33县划入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边区遂改称晋冀鲁豫边区,并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边区政府成立后,抓紧领导在农村建设“三三制”政权。1941年7月15日,为期3个月、分3期进行的赞皇大规模村选运动正式启动。7月15日至8月15日为第一期,进行宣传动员与实验村、基点村的选举,创造工作经验。8月15日至9月15日为第二期,进行一般村的选举。9月15日至10月15日为第三期,进行薄弱村及游击区村庄的选举。这一时期,正值日寇实施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县委、县政府在村选运动中提出“开展热烈的群众民主运动,武装保卫村选”的口号,在7、8月间组织了几次较大的主动出击行动,均取得胜利,使敌陷于相当被动的境地。村选运动的3个月内,敌人对根据地的进攻仅6次,已与上半年的形势截然不同,我方则利用日益加深的敌伪矛盾,争取7名伪军反正,带动许多逃亡户重返根据地,为村选运动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图片

参加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参议员合影


      由于宣传动员工作的深入,赞皇村选运动一经启动即形成了参加选举的热潮。有的村为了争取公民登记资格和选票,发起了“接老婆运动”,在公民登记的前一天,全村青年成群结队地到丈母娘家接老婆回来参选。在选举程序上,第一是鉴定和登记公民,确定选举资格;第二是编划公民小组,选举公民代表;第三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由公民代表选出正副村长及各委员会委员。在选举方式上,太行第一专署指示尽可能地进行票选,对于写字困难的则采用在候选人名字下烧孔或画记号的办法,尽量不使用投豆子、扔石头等方式。经过3个月的工作,赞皇根据地和游击区共选出69个村,占根据地游击区总数的2/3,参选公民人数占公民总数的70%。至1941年12月,全县选出的809名村干部中,有党员343名,进步势力256名,中间势力210名。许多新干部被选举到村级政权中来,青年妇女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2/5,村级抗日政权注入了新鲜血液,打破了几千年封建社会对青年妇女的轻视观念。在竞选过程中,提出和解决了许多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增进了基层政权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与斗争经验,支持了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选举完成时,村级政权机构出现了以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为中心的崭新形式,新当选的干部焕发出新的工作精神。抗日民主政权与敌占区殖民地制度的鲜明对比,提升了群众保卫根据地的决心和信心,并使敌占区受压迫群众更加向往根据地的光明前景。


图片

1941年12月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刊登赞皇45个村村选情况统计。


      村选运动结束后,日寇开始实施以“经济封锁、物资获得”为中心的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愈发紧张,游击性明显增大。在民主精神的鼓舞下,赞皇人民以高昂的情绪参军参战,投入到连续的群众性破击运动中。11月14日,太行第一专署和赞皇县政府召开群众除奸大会,当场枪决汉奸5人,从政治上震慑了敌伪势力。自11月起,全县掀起空前的群众性参军热潮,县、区、村都成立临时参军领导机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参军运动,并超额完成计划,为八路军提供了一批高质量兵源。12月14日,129师385旅到冀西,与太行一分区统一开展了连续5天的大规模冬季破击战,在万余群众协助下,将平汉铁路赞皇至沙河间铁路两侧封锁沟全部摧垮,予敌极大打击。


       1941年冬,敌我胶着斗争于游击区,持续不断地拉锯与争夺,赞皇抗战处于极端尖锐的环境中。充满活力的“三三制”政权,把全县各阶级、各阶层团结起来,为迎击日寇的残酷进攻而斗争!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