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16 “大岛司令”的进攻

发布时间:2021-03-22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41年初,日寇对赞皇抗日根据地的突袭活动更加频繁,并且从一般性的扰乱破坏,变为有重点地突击我民兵基础较好的基点村。3月,日寇开始在华北实施治安强化运动,驻赞皇之敌酋大岛司令扩大伪军、鼓纵土匪、发展密探,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多种手段,向抗日力量发起猛烈进攻,全县形势很快陷入持续剧烈的动荡之中,成为平汉线上斗争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对敌占区(敌称为治安区),日伪建立清乡保甲制度和良民证制度。利用“囚笼”封锁交通、分割地域,经常突袭包围敌后村庄进行清乡,胁迫抗属自首,捕捉区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很多被捕人员被残忍杀害于县城坛山岗。特别是强迫群众拍照办理良民证,实行十家或五家联保连坐,“一家有八路,十家受牵连”,对敌占区人民进行严密控制和威胁恐吓。


图片

当时的民兵干部王振海在开展工作时遇敌清乡,他机智地应敌人要求办理了一张“良民证”,成为出入敌占区的通行证,这张照片就是日寇为他拍摄的“良民证”照片。


      对边沿区(敌称为待治安区),组织经常性武装突击,疯狂烧杀抢掠,并借此推行“接头政策”,威胁各村建立公开或秘密的维持会。仅在3月份,敌精心策划的军事突击较大者就有6次(100人以上),较小者15次(50至60人),或奔袭包围,或伪装伏击,重点突击各集镇和民兵基点,导致我伤亡10人、被捕18人、投敌逃跑或消极回家11人。赞皇成为太行一分区境内日寇突击的中心点,造成极大恐怖气氛,以至全县172村中,被迫接头维持者多达128村,根据地内也出现不少秘密维持会,形成敌进我退严重局面之顶点。


图片

1941年3月22日,在日寇伪装突击中牺牲的陈宗平烈士遗像。


      陈宗平(1919-1941),原名陈庆华,江苏省溧阳县溧阳镇人,中共党员,太行区党委机关报《胜利报》记者。1941年春,陈宗平到冀西,主动要求到对敌斗争最活跃、环境最紧张、条件最艰苦的赞皇县西区和北区采访,3月21日下午,他到距县城30里的西区野草湾村采访对敌斗争情况。3月22日,野草湾集日,陈宗平为了早一点到达许亭村,不顾危险抄近路向许亭村出发。当他行进到离野草湾三里的鲍家滩村边时,恰与向野草湾突袭的日伪便衣队遭遇,不幸被俘。敌人先是伪装以客气的话语动员他原路返回,一同到野草湾赶集,陈宗平坚决不从,敌人原形毕露,对他捆绑踢打。陈宗平破口大骂狗汉奸,高喊:“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当敌人把他强行拖回野草湾村东离村半里地的路旁八担仓时,遭到我民兵武装突然开枪袭击。敌人准备逃跑,并强迫他到城里去,他坚决不从。残忍的敌人竟用抢来的一把菜刀将陈宗平同志的头砍下,并剖腹掏心,逃窜回城,人头挂在西城门示众。陈宗平烈士殉难时年仅22岁。

      陈宗平同志牺牲后,赞皇县委、县政府于白草坪村隆重召开追悼大会,并将其遗体安葬于野草湾村东(1963年墓地被洪水冲毁),县长杨奉林亲自主持,县委书记武振声讲话,号召抗日军民向陈宗平同志学习,坚决打击敌人,抗日军民提出“为陈宗平同志报仇”的口号,随即在全县掀起了游击战的高潮。


图片

1941年赞皇汉奸政权知事汤玉瑞发布的《接头文告》,威胁许亭村群众与日寇“接头”,成立维持会


      对根据地(敌称为匪区),则渗透大量汉奸密探,集中数县兵力进行“联合讨伐”,以远程奔袭、速战速决的方式进行残酷扫荡。1941年3月上旬,敌集结赞皇、元氏、高邑三县兵力300余人,轻装奔袭赞皇抗日根据地腹心地带王家庄和东沟村,企图在东沟地区采样检验铜矿石,进而建立据点,开采铜矿。赞皇独立营和广大民兵在梅花岭区域将敌团团包围,以麻雀战不断袭扰打击,相持一夜后,日寇败退。4月12日,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率部进驻中马峪村。4月14日,31团和赞皇独立营攻克县城附近的曲江、竹山据点。敌于4月17日进行报复,集结1000余人分两路合击31团驻地花园村。秦基伟司令员亲自组织部队跳出包围圈,在花园村至石路村一带山地与敌激战,敌死伤百余人,竟两次施放毒气,战至4月18日,31团袭入石路村,敌仓皇撤退。5月下旬,敌再次集结1000余人,突然扫荡赞皇北部许亭村,31团李良贤营长率部占领制高点骚古垴,掩护群众脱险,敌集中力量发起多次集团冲锋,均被击退,被迫回撤元氏城。


图片

太行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


      为扭转形势,稳定局面,5月中旬,太行一地委在黄北坪召开会议,确定了党政军的中心任务是团结一致开展广泛的、分散的群众性游击战争;争取在有利的条件下集中兵力打一些胜仗,以鼓舞军民士气。在太行一分区、一地委的直接领导下,赞皇开展了反接头运动。军事上,从4月初到6月底的3个月内,赞皇独立营、民兵和各种武装相配合,对敌作发动游击战103次,做到了对敌人每出必打,顶住了敌人的突击压力;同时,坚持开展连续不断的交通斗争,经常性破击敌交通网和封锁线,迟滞敌大规模扫荡,5月26日按照分区部署开展总破袭行动,予敌“囚笼”重大打击。政治上,组织“武装宣传队”深入敌后,宣传抗日政策,打击伪军汉奸,提振敌占区人心;在条件成熟后,组织地方武装骨干160余人,于6月26日采取统一行动,将全县各村接头分子一网打尽,共计抓获案犯124名,摧毁接头伪村政权44个,使敌我局面恢复到3月份之前。为巩固胜利成果,免除群众恐惧,随后在全县实行大戒严,并开展广泛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抗日村政权和群团组织,整顿恢复干部,开展民族气节教育,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图片

时任赞皇独立营营长的李实(前排左一)与战友们在一起。


      到1941年下半年,敌我攻守之势逆转,干部群众重新鼓起了信心和勇气,斗争前线转移到封锁壕的边沿,敌伪阵营慌乱起来。群众笑称:“大岛司令突击三个月,把八路军突到家门口来了!”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