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20 格子网里逞英雄
发布时间:2021-03-26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42年,日寇连续实施第四次、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太行山地区进行疯狂扫荡和蚕食封锁,通过据点、碉堡、封锁沟墙、公路铁路交通网和大乡保甲制度,将占领区划分为大大小小的“格子”,意图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的抗日力量压缩到狭小地域,进而彻底消灭。为打破敌人图谋,1942年3月,129师首长提出,“要转到敌后游击,即使敌推进构筑了沟墙格子,应按格子的大小布置适当的游击队,在格中活动。”“向敌后之敌后进军”,开展“格子网”里的斗争,成为反蚕食、反封锁的重要方式。
日伪编制的赞皇县大乡保甲图 1942年5月13日,太行第一军分区、太行第一地委在赞皇县黄北坪召开各县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军政委员会会议。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高扬、军分区副政委郭峰传达中央和太行区指示,分析了形势,明确了任务。要求各县在对敌斗争上要改变过去正面防御的被动局面,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打到敌人后方去,打倒敌人心脏里。在随后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中,军分区和赞皇县派出大批敌后武工队、武装宣传队、便衣锄奸队和游击小组,结合军事和政治手段,深入敌占区打击日伪汉奸,逐渐将斗争的重点引向了敌后。 5月,赞皇独立营3名便衣队员潜入县城,于南关当街砍杀大汉奸袁来化(一说袁来义),并将布告贴在大街上,引起全城震动。日寇5月大扫荡和6月份蚕食根据地初期,敌我斗争主要集中在正面,敌后工作一度滞后。7月15日,军分区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对敌斗争任务,特别要求赞皇、临城、内丘三地积极开展敌后斗争。为了打开局面,一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和副政委郭峰亲自带头,分别深入敌后抓“舌头”、除汉奸。8月,“赞皇前方办事处”在赞皇沟埝村(今大桥庄村)成立,专门负责赞皇1940年老封锁沟以东、高邑县铁路以西敌占区各项工作。同月,赞皇一区区干队化妆打入南壕敌伪据点,抓出汉奸王保廉、马保印,枪毙于郝家庄村西。锄奸行动的活跃,使敌占区汉奸人人自危,敌伪内部惶恐异常。 1942年5月14日,新华日报刊登赞皇独立营铲除汉奸袁来化的报道。 这一时期,在武装斗争的基础上,开展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加强对敌伪人员的政治争取和瓦解工作,逐渐成为敌后斗争的主要方式。8-9月,军分区统一开展大规模政治攻势,通过武装宣传、对敌喊话、写标语、给伪军写信、给敌伪家属开会及散发大量宣传品等活动,迫使伪军、伪组织一部暗中与我接头,或打保证不再干坏事。在斗争策略上,对在敌后捕获的敌伪人员打拉结合,进行政策教育、确定联系后予以释放。伪军被放回者说:“为什么八路军以前老是杀咱们,早像现在这样不早好了。”截止10月初,赞皇已宣传了24个村庄,参加人数在2000以上。伪军对敌占区、游击区村政权的态度大变,有的主动说:“今后咱们同心同力地瞒哄老日子(日寇)吧!”政治攻势的开展,令日寇感到极大威胁。1942年8月下旬,冀西日寇鉴于伪军、伪组织内部“异常不稳”,对之进行大规模“清洗”。8月22夜,驻赞皇日寇突然逮捕伪军伪组织人员27人(包括警备队中队长、分队长各1人),多数被秘密杀害,伪赞皇知事汤玉瑞被撤职查办。此举在敌占区造成了风声鹤唳、持续动荡的局面,敌伪内部相互猜忌、秩序大乱。 1942年10月,新华日报刊登一分区政治攻势成果及日寇杀害伪组织人员,引起内部混乱的报道。 9月份之后,随着日寇在赞皇蚕食跃进的全面启动,赞皇县进一步加强了敌后工作。一分区派出第五敌后武工队,到高赞元一带敌占区活动,配合高赞元前方办事处开展斗争。9-10月,赞皇县在敌后大力发展秘密的群众武装和半公开的游击小组,成立了敌占区游击队性质的“安乡团”。他们利用青纱帐和夜幕的掩护,利用分散各自前进、迅速集中进村,便衣野外行进、戎装动员群众,出没声东击西、行踪飘忽不定,忽而就地潜伏、忽而声势浩大等方式,灵活机动地坚持在敌后格子网里,开展武装斗争、发动政治攻势,形成了结合群众、就地生根、经常出没、长期坚持的形势。10月,敌人为加快蚕食进度,在敌占区大肆抓捕民夫,12岁以上60岁以下男丁概不能免,不少群众被虐杀。为保护群众、打击敌人,赞皇组织敌后群众开展了逃工避工的不合作运动。至11月,敌人已经很难抓到壮丁,严重影响了其蚕食计划的实现。 1942年11月末,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及秘书长吴砚农到黄北坪太行一分区驻地了解敌后斗争情况。 到1942年底,敌我斗争的形势,已经从以封锁沟为界的线的斗争转变为每个格子里都有斗争的面的斗争,斗争的重点由正面转向敌后,使敌人在日常斗争上陷入了被动。1942年11月末,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及秘书长吴砚农亲赴黄北坪,学习了解冀西开展敌后“格子网”内斗争的情况。太行第一军分区领导下的敌后工作,为太行及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