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37 破击“囚笼”
发布时间:2021-04-14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39年9月后,日寇趁国民党顽固势力反共之机,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据点和碉堡为锁,对根据地进行分割围剿。至1940年,开展交通斗争,粉碎敌“囚笼政策”,成为抗日军民对敌作战的主要任务。
1940年之前,日寇常驻赞皇约百余人,占领区仅限于县城及附近区域。1940年春,日寇开始向县城外扩张,在武装掩护下修筑公路和碉堡,发展军事据点,同时强拉民夫挖掘第一道封锁壕。据点与封锁壕相依,如同“打钉子”,钉子与钉子间距1.5华里左右,之间修公路网,设置关卡哨所,架设电线和电话线,以便控制交通、加强联络、相互支援,还可以据点为依托,采取突然增兵、突然奔袭的突袭战术,向根据地进攻侵袭。这一时期,敌在城北建成了布谷庄、西竹、北竹等据点,在城南建成了南壕等据点,还在县城附近成立了曲江村公所。其中,尤以南壕据点为害巨大。其驻军为外调之汉奸“第二警察队”,他们强奸妇女、滥抓村民、严刑逼供、无恶不作,手段之残忍骇人听闻,许多善良群众被折磨致死。
1940年日寇在赞皇修筑第一道封锁线示意图。 为打破日寇“囚笼”,赞皇抗日军民发起了针锋相对的交通战、破击战,敌我斗争形势迅速升级。1940年4、5月间,马芳庭、张蕴钰率领边纵7团强攻南壕据点,予敌较大杀伤,“第二警察队”受此震慑,大幅收敛暴行。5月,抗日县政府组织较大规模破路21次,累计长度138华里,参加破路人数4562人,挖坑235个,其中彻底破坏赞皇至高邑公路3次。5月20日,敌突然增兵,自赞皇、临城、内丘分三路进攻刚刚整编的新11旅31团。5月21日,31团在赞皇院头一带诱伏追击敌军,取得胜利。6月,赞皇独立营、游击小组和“青抗先”更加活跃,群众破路情绪高涨,在城南收复嘉应寺,在城西初步打开了北潘一带敌占区的局面,并持续打击南壕据点。 太行革命根据地版画:填沟破路。 7月,日寇向根据地二十里范围内到处“打钉子”,同时强拉壮丁、培养伪军,并强迫群众参加所谓“良民自卫团”,扩大伪武装组织,从军事、政治、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对“囚笼政策”具体化。在军事上,以据点为中心四出扰乱,在据点附近派出宪兵捕捉屠杀抗属,制造政治恐怖,向根据地派出便衣汉奸进行特务活动,暗杀抗日人员。在政治上,利用抵制抗日负担来诱降地主士绅,组织大佛教愚弄民众,鼓动群众与抗日政府对立。在经济和交通上,对平汉线物资贸易进行封锁,对行人进行管控,并大肆推广“鬼子票”,破坏根据地农业生产。8月12日,敌扫荡阳泽、院头区域,并特别加重了对城关区域和东王俄区域的统治,引起动荡恐慌。 太行革命根据地版画:割电线。 抗日县政府迅速组织反击,在北潘、城关和东王俄建立情报网,严密监控敌情;在根据地颁布戒严令,执行空室清野,加紧站岗放哨,加强对敌警戒;在经济上维护冀南票在敌占区行使,打击“鬼子票”和河北伪钞,削弱敌经济基础;8月份开展游击19次,连续破路6次、扒电话线240斤,以遏制敌之扩张;特别是组织便衣队敌后锄奸,果断处决了一批证据确凿、死心塌地的汉奸密探、特务分子,打掉了敌人的耳目。在抗日军民的持续打击下,敌人情报来源阻断,公路电话不通,被迫龟缩在据点内不敢轻易外出,成为瓮中捉鳖。1940年夏,百团大战爆发,新11旅出击平汉线,赞皇成为正太路方向战斗的医疗后勤基地,群众得到巨大鼓舞,日寇受到巨大震撼,抗日形势开始转向有利。 百团大战部署图。 然而,经过两个多月的相持,新一轮的战斗更加激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结束后,驻赞皇敌伪自1940年11月始,连续大规模突袭报复根据地(11月12日、15日,12月5日、12日共4次)。赞皇抗日武装予以持续回击和袭扰。11月,抗日县长杨奉林亲率民众800余人,破坏赞皇—高邑公路,并袭扰南壕敌伪据点。12月2日,赞皇民兵两千余人,开展大规模对敌交通战,将南壕—阳泽、榆底—龙门两段公路彻底破坏,南壕—南北羊角十数里封锁沟全部填平,沿路电杆全部砍到,收割电话线十五里长。12月26日夜,太行一分区组织平汉铁路沿线各县总破袭,赞皇把南壕据点至阳泽、县城至高邑段公路及沿线电话线全部破坏,居各县破袭成绩之首。12月30日,敌展开报复,赞皇、临城之敌400余人分路西犯院头,被新11旅33团击退。 在你争我夺的反复较量中,敌我斗争的严重局面已经形成。赞皇人民面对的,将是日寇更加猛烈的进攻!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