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38 游击集团的崛起

发布时间:2021-04-15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并停止对八路军的供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经济封锁。1941年3月,日寇在华北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太行革命根据地又一次处于敌顽夹击之中,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


      1941年4月2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反对麻木打开太行区的严重局面》一文,要求“全区同志必须以高度的警惕性,用一切努力来克服目前的严重局面”,并指出“首先最中心的是武装斗争”,要求“党政军民要以一切努力发展、建设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认真组织游击集团”。5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作出了《关于目前武装斗争工作的决定》,再次要求组织游击集团,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打开工作局面,坚持对敌斗争。根据这一精神,赞皇县在太行一分区、一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在顽强的战斗实践中,建立和锻炼了强有力的游击集团,分区基干团、赞皇独立营、各区区干队和各村民兵四位一体,成为对敌斗争的骨干,并在冀西的游击战争中发挥了模范作用。


图片


      1941年4月至6月15日,是游击集团开始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在一分区基干团31团赞皇花园战斗前后,干部群众对敌斗争的情绪转换,县独立营积极活动配合基干团作战,民兵也广泛发展起来,纷纷要求配备武器,并提出培养民兵模范班和射击手。特别是5月一地委全会后,民兵常常自动配合独立营打击敌人,并自动向枪响处集合,敌人的进攻陷入处处被扭击、被包围、被袭扰的泥潭。赞皇抗日根据地内到处是枪声,做到了对敌人“每出必打”,在配合主力、阻击、掩护、伏击等方面(梅花岭、鲍家滩),均创造出晋冀豫区模范战例。但这一时期,独立营和民兵尚未建立起密切的指导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制度,在战斗的结合上还属于自发性的自然结合,没有形成有机联系。


图片


      6月15日至7月底,是游击集团更加发展并走向巩固的时期。主要特点是武装性的经济斗争,围绕“保卫麦收、保卫集市”的口号,开展了猛烈频繁的粮食争夺战,独立营和民兵都充满了火热的战斗情绪。6月中旬,129师385旅政委谢富治到一分区检查工作,传达太行军政委员会和师首长指示。一分区、一地委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游击集团的落实计划,组织了全分区第二次、第三次总破击行动和6月26日统一扫除维持会的行动,发挥了基干团、县独立营和民兵三位一体的效能,并进一步发展为独立营、区干队和民兵三位一体的结合,巩固了基干团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县独立营的战斗力,鼓舞了民兵参战的热情。这一时期,赞皇建立了青年连,民兵开始把独立营当做自己的“主力”来看待,自觉接受独立营的指挥。民兵模范班发挥了独立营的助手作用,独立营分出班或排主动结合各区的民兵,起到了区干队的作用,县武装科、独立营和民兵建立起密切的日常联系,形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党政军民感受到游击集团的强大力量,冀西的局面开始转变。


图片


      8月至9月初,是游击集团更加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赞皇在一分区的安排部署下,作为全分区的突击点,组织游击集团向敌后进军。一方面,组织武装宣传队深入敌后展开政治攻势,独立营也结合民兵和党政干部,经常跨过封锁沟进行对敌武装宣传,并开办敌占区青年训练班,打开了敌后局面。另一方面,分区基干团结合县独立营和民兵对敌作战,在许亭南区等地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区干队和民兵模范班经常接敌侦查,掩护独立营休息整训,群众情绪高涨,破路填沟越发有力,民兵活动更加积极。这一时期,游击集团更加正规化,行动的统一性计划性进一步提高,形成了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密切联系,在对敌斗争中发挥出杠杆作用。


图片


      8月,县委、县政府在孟府村隆重召开数千人参加的全县民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兵领导机关“赞皇县人民抗日武装自卫委员会”(简称“武委会”),此后赞皇民兵很快由3000余名发展到近万名,战斗力也不断提高,有的村民兵甚至装备了自动冲锋枪。9月,传奇民兵英雄秦增顺带领大河道民兵,乘夜化妆潜入赞皇城,砸毁敌南关合作社,缴获棉花、布匹、油、盐、碱等一批物资,并毫发无伤、全身而退,在县城引起极大震动。根据地的斗争异常活跃,群众中到处传唱着“自卫队青抗先,布满了平原,布满了山”的抗日小调。


图片

时任太行一分区基干团团长曾纪云(中)、政委刘瑄(右)和赞皇独立营营长李实(左)合影


       曾纪云(?-1944),湖北省黄安县人。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团政治处教育干事。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1营教导员,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新11旅(太行一分区)31团团长。在秦基伟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长期战斗在赞皇和冀西地区,取得了三阵战斗、梅花岭战斗、北花园战斗、许亭战斗等一系列对敌斗争的胜利,为保卫赞皇及冀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突出贡献。1944年10月牺牲于赞皇县野草湾,是牺牲在赞皇大地上的最高级别军事干部。


      刘瑄(1918~2010),山东省邹平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西游击队三支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任八路军129师新11旅(太行一分区)31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反“蚕食”、反“扫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政委,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等职,副兵团职离休干部。


图片

民兵英雄秦增顺使用过的大刀


      回顾1941年冀西地方武装的发展,赞皇县无论是人员还是武器,都是冀西地区实力最强的县份。赞皇游击集团在战火的考验中迅速崛起,1-9月对敌作战213次,参战13780余人次,基干团、独立营和民兵相互配合,不仅打击进犯之敌,而且在保卫生产、保卫粮食、保卫集市、开展交通斗争和敌后斗争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迸发出群众游击战争的伟大力量!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