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07 铁骑战歌

发布时间:2021-03-12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9师于1937年9月底到达山西前线,结合中共冀豫晋省委,着手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初,根据刘伯承师长的命令,八路军129师骑兵团400余人,在团长夏云庭、政委邓永耀、副团长王振祥率领下,挺进冀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设团部于赞皇县院头镇。这支光荣的骑兵部队驰骋太行,挺进平原,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的铁骑战歌。



图片

129师骑兵团战士整装待发


      由于中共赞皇地下党的广泛宣传,党和八路军在赞皇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骑兵团到达当日,院头群众一片欢腾,街上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很多群众烧水倒茶,送粮送草,军民亲如一家。当天夜间,赞皇党的领导人傅贯一、董月三就和骑兵团取得了联系,共同分析了赞皇的敌我形势,决定尽快肃清国民党溃兵、地方土匪和地方豪绅三种反动势力,在赞皇创建抗日根据地。


图片

129师骑兵团首任团长夏云廷(后改名夏云飞)

夏云廷(1913—2007),后名夏云飞,安徽金寨人,1955年授大校军衔。1929年参加革命,红军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7月任红军15军团骑兵团第一任政委。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团长(八路军第一支成建制骑兵团),是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的先驱。1938年到新四军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师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宿北、汉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海军工作,曾任南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海军航空兵副参谋长等职务,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文革中一度被开除党籍,1979年予以平反。


邓永耀(1913—1939)湖南茶陵县人,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1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29师骑兵团政委、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率所部转战于冀西、冀南一带,是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的先驱,是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39年3月3日,于河北武邑县徐村激战时,殉国,年仅26岁。

王振祥(1912—1993),山东郓城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骑兵营营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副团长、团长,129师干部轮训二队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随部队挺进东北,历任军分区司令员、师长、副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湖南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军委第一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司令员等职。


      在很短的时间内,骑兵团消灭了盘踞在秦家庄村的二百余名溃兵土匪,解决了国民党纪云亭部四百余名散兵,组建了赞皇第一游击大队,帮助建立抗日政权,运用群众会议等各种形式宣传我军抗日政策,了解了敌情,熟悉了地形,并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随后,骑兵团以院头镇为依托,在内邱至石家庄铁路线以西的临城、赞皇、元氏等县展开了活动,连续袭击敌伪,瓦解维持会组织,清剿土匪散兵,解放挖煤劳工,打开了新的局面,人民生活得以安宁,游击武装得到发展。


      1937年11月30日夜,骑兵团奇袭南邢郭村,消灭了已经投敌的东北军旧军阀岳兆麟的反动武装。12月2日中午,日寇报复,自高邑县出动200余人,分乘8辆汽车向北马村方向运动。骑兵团四连以声东击西的打法一路袭扰,迟滞敌人进攻,至下午五时许,将敌人诱至北马村。12月3日凌晨一时许,骑兵团对日寇发动包围夜袭。三连一排排长韩永正(外号韩猛子)首先率领全排突进,其余各部分头跟进,敌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战斗持续约两个小时结束,共毙敌140余人(多数为日军,少部伪军),烧毁击毁汽车18辆,骑兵团十余名同志牺牲,十余名同志受伤。


      北马村大捷,赞皇震动,冀西震动。战斗结束后,赞皇人民称之为“赞皇的平型关”,青壮年成群结队踊跃参军,很多群众提鸡捧蛋慰问伤员,很多地方流传着骑兵团“飞檐走壁”的传奇故事。此役有力打击了日寇,扩大提高了党和八路军的威信,鼓舞了群众的抗战情绪,密切了军民关系,并得到了129师首长的表扬。刘伯承师长指示:“北马村战斗是一次诱敌深入打反袭击的胜仗,取得了很大胜利,望你们再接再厉。”刘师长还亲自在《八路军军政杂志》撰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总结推广北马村战斗的典型经验。


刘伯承师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析北马村战斗

图片


      1938年元旦后,骑兵团以赞皇为根据地,将战斗范围扩大到东至藁城、赵县、束鹿,南至邢台,北至正太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并逐渐成长为一支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铁骑劲旅!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