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09 抗日县长张适如

发布时间:2021-03-15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37年12月,张适如同志自129师返回家乡,担任赞皇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在冀西各县中,他是唯一一个由129师和刘伯承师长直接委任的抗日县长。他为人坚毅果敢、嫉恶如仇,对工作充满热情、胆大心细,为赞皇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群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成为赞皇抗战初期的重要标志。


图片

赞皇县第一任抗日县长张适如烈士


张适如(1909-1939),赞皇县西阳泽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赞皇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30年起,加入“读书会”传播革命思想,领导了赞皇深山区“穷人会”的斗争。被国民党通缉期间在张家口开展兵运工作。后回到赞皇,打入国民党警察局内部掌握武装力量,带领警察队伍参加赞皇抗日义勇军,打响槐河保卫战。先后任赞皇县第一任抗日县长,高邑县抗日县长等职,是切格瓦拉式的传奇英雄。


      在抗日县政府建立之前,129师骑兵团已经在赞皇县院头镇建立了赞皇南区战地委员会(简称“战委会”),协助骑兵团保障后勤和人力。张适如返回赞皇后,即抽调战委会骨干傅晓昙等同志,着手筹备组织抗日县政府。由于日军侵占赞皇城之后一度撤走,便决定在县城召开成立大会。


      1937年12月12日,在县城文庙广场,张适如县长亲自主持召开了皇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赞皇党的领导人傅贯一参加大会,董月三带领游击大队在县城外围警戒,傅晓昙宣读县政府《施政纲领》。在大会上,张适如县长明确了“坚决抗战到底”和“改善人民生活”两大施政方针,旗帜鲜明地提出“抗日的留,不抗日的走,当汉奸的杀!”,在全县形成极大震动。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赞皇这片热土上成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史无前例地实现了赞皇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也是冀西地区和石家庄区域成立的最早的红色政权!


图片

太行革命根据地木刻版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抗日政府成立后,内设秘书处、组训处、军事科、锄奸科、财政科、粮食科与总务科,先后在饶阳、花园、胡家庵、齐家庄、任家洞、大河道、野草湾等地驻扎,并相继成立了中南西北东各区的区政府。张适如县长奔走在全县各大村镇,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号召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他的动员下,全县各村大户纷纷到抗日政府主动报捐,阳泽周志泰将价值数千元的家产全部捐出,东郭家庄前清拔贡郭文藻一次就捐出大洋300块、骡子1头、军鞋200双!抗日县政府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圆满完成了筹粮集款、输送兵员、发展生产等抗战任务,并发展了抗战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坚决镇压了原伪县政府侦缉队长白凤鸣、土门村王文经兄弟四霸等58名民愤极大的恶霸汉奸,保护了群众利益,安定了社会秩序,迅速巩固了抗日政权,全县抗日救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图片

傅晓昙(1909-?),赞皇县吕庄村人。赞皇县早期党员之一,1937年11月担任赞皇战委会副主任,协助张适如同志筹建赞皇抗日县政府,任政府秘书。抗战期间,先后任晋冀特委胜利报社社长、冀西报社社长、太行区农救总会宣传部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河南省计委工业处长、秘书长、副主任,河南省物资厅副厅长等职。


  1938年春,正值群众性抗日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原赞皇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改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纵队华北游击第十三支队”,从山西返回赞皇,在侯如墉和于珩的操纵下,频繁制造摩擦,破坏抗日大局。张适如县长与之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斗争,并“单刀赴会”,机智地躲过了于珩的暗杀阴谋,迫使“十三支队”取消了“预备兵”。


       1938年9月,上级调张适如到涉县学习。1939年11月23日,张适如被任命为高邑县抗日政府县长。高邑县是当时日伪所谓的“治安模范县”,由于张适如同志威名远播,使敌人大为震惊,在其到任第五天,就抽调赞皇、高邑、临城之敌五百余人,飞机一架,分四路西犯,开始联合清剿行动。张适如转移到赞皇县北平旺村一带,配合范子侠部和赞皇独立营开展游击战。11月30日晨,张适如自北平旺村向大河道村转移,行至北平旺北岭,遭敌伏击。因寡不敌众,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0岁。凶残的敌人误认为同时牺牲的警卫员是张适如,竟将警卫员剜心斩首!


       当时驻扎在阳泽一带的冀察战区游击第二路军第二师师长范子侠(后任八路军太行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有感于张适如烈士的英雄气概,为其隆重召开追悼会,并手书挽联“英雄离世去,国家赛伤梁”,集中表达了抗日军民对张适如烈士的无限敬仰和哀思!直到今天,赞皇大地上依然流传着抗日县长张适如叱咤风云的故事和传说!


图片

1940年1月25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头版刊登张适如县长牺牲的消息。


(文章作者:张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