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老区赞皇党史故事 11 中马峪事变

发布时间:2021-03-17  本文作者:赞皇文明网 

     1939年4月,冀西顽固势力猖狂的政治摩擦归于失败。赞皇抗日政权抓紧时机巩固反摩擦斗争的政治成果,对顽固势力展开政治反攻。但是,国民党顽固势力不甘其失败,摩擦与反摩擦的局面持续发展着,在国民党全国范围内“军事反共”的影响下,最终演变成激烈的武装斗争。


      4月,国民党“四纵队”司令侯如墉,在赞皇、元氏一带,大肆宣传投降论调。为反对摩擦,坚持抗战,抗日县政府于夹缝中千方百计开展工作。一方面, 5月1日以赞皇抗日救国联合会及全县人民名义通电全国,要求惩办侯如墉。另一方面,赵进扬县长带领干部下乡,召集群众大会,进行紧急动员,宣传统一战线和公平负担办法,发动春耕运动,批判汪精卫投敌行为。5月左右,中共邢台地委(后改为太行一地委)迁至赞皇,冀西专署也组成破路突击队,赴赞皇推动破路工作,掀起抗日高潮。1939年5月底6月初,抗日县政府在黄北坪召开拥蒋反汪、庆祝朱副总司令长官就职大会,县军政民团体500余人参加,产生很大影响。抗日县政府的各项职能迅速恢复,并逐步建立了比较正规的财政制度、干部待遇等级制度和中心村制度;政府内部进行了严格的反贪污斗争,实行了一元化领导(县长、区长兼任地方武装领导职务)。在负担政策上,更正了过去左的“捐富户”和“合理负担”办法,实行“公平负担”,调动了群众抗日的热情。



图片

赞皇人民通电全国声讨侯如墉


      然而,顽固军队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张荫梧民军在野湖泉村设立造枪厂,随意调发差役,大幅加重了群众负担。1939年春夏,各村壮丁平均每月每人有22天的支差生活,导致全县土地大部荒芜,出现了饿死人的严重灾荒。这时,“摩擦专家”张荫梧,竟然和日寇、皇协军相勾结,明目张胆地对共产党八路军展开进攻。


图片

“摩擦专家”张荫梧


      新华日报(华北版)对张荫梧的倒行逆施进行强烈声讨


图片


       7月底,张荫梧河北民军约4000余人,以“抢太行山必先抢赞皇”为己任,自内丘北移,全部开进赞皇县境,与“四纵队”相配合,迅速将其势力遍布全县,并阻断交通,设置岗哨,对赞皇党政军民均予攻击,妄图摧垮冀西抗日根据地。7月29日,民军扣押赞皇南区区长,旋即遣散南区政府。8月1日,八路军工作团(即中共赞皇县委)被迫自花木村向黄北坪转移,至中马峪村遭民军围攻截击。县委书记王旭受伤,县农会主任董全太、妇救会负责人朱载锡等十余人被捕,八路军办事处之军粮被抢。这就是太行革命根据地历史上著名的“中马峪事变”,也称“八一事变”。8月2日,八路军独立二大队陈金钰部三个营急调中马峪应变,次日即遭张荫梧部3000余人围困,陈金钰指挥部队与之对峙,坚持斗争。8月12日,民军向独立二大队发起进攻,为避免冲突,二大队撤至黄北坪,民军则尾随而至,步步紧逼,史称“第二次马峪事变”。至15日,抗日县政府及部队被逼转移至黄北坪北侧段里沟。此时大雨滂沱,洪水爆发,抗日力量弹将尽、粮已绝,敌众我寡,陷入绝境,赞皇抗日根据地危在旦夕!


图片

时任赞皇县委书记王旭(左)

独立二大队大队长陈金钰(右)


王旭(1914—1991),又名王新三,辽宁抚顺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冀西游击队大队政委、中共赞皇县委书记、太岳区特委民运部部长、太岳三地委书记、抚顺市委副书记、抚顺矿务局局长、中共鹤岗市委书记,鹤岗矿务局局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抚顺市委书记、抚顺矿务局局长、国家计委燃料工业局局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经委主任、两淮煤炭基地会战总指挥部总指挥兼党委书记、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陈金钰(1914—2008)湖北省广济县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冀西游击支队营长,支队司令员,独立支队大队长,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旅政委、旅长,东北野战军师长、华北军区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河北省保定卫戍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图片

赞皇县中马峪村


      对于张荫梧的倒行逆施,129师首长忍无可忍,决心予以反击。8月上旬,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开会研究对张荫梧的斗争策略,决定“枪打出头鸟”。8月中旬,彭德怀同志在“纪念八.一三两周年暨追悼平江惨案殉难烈士大会”上,痛斥张荫梧的摩擦罪状。


      8月13日,129师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决定“孤立、打击张荫梧这位‘摩擦英雄’,为被杀害的阶级兄弟报仇!”在作战安排上:由刘志坚、汪乃贵指挥385旅独立1团、青年纵队3团和冀西游击队主攻,陈锡联、谢富治指挥385旅769团和386旅772团配合,徐深吉率两个团在黄北坪地区策应,支持赞皇地方武装,彻底消灭张荫梧!8月16日,战斗在赞皇打响,至24日,张荫梧崩溃,率残部约1300余人向赵县方向逃窜。我军俘虏2000余人,缴枪1200余支。至27日,张荫梧部河北民军被全歼,张荫梧本人落荒而逃。


图片

129师召开干部大会进行反摩擦动员


图片

 参与指挥歼灭张荫梧战斗的刘志坚将军(左)、汪乃贵将军(中)、徐深吉将军(右)


刘志坚(1912—2006)湖南省平江县人,1955年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129师政治部副主任,129师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副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党委书记,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兵团党委副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昆明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等职。

汪乃贵(1905—1991)安徽省金寨县人,1955年授少将军衔。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四方面军,历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副团长、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385旅副旅长、东进纵队第8支队司令员、新编10旅副旅长、湘鄂赣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13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35旅旅长、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公安第8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徐深吉(1910—200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县人,1955年授中将军衔。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团长、独立旅旅长、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员,新编第四旅旅长兼冀南军区第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兼冀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图片

参与指挥歼灭张荫梧战斗的陈锡联将军(左)、谢富治将军(右)


陈锡联(1915—1999),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人,1955年授上将军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谢富治(1909—197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55年授上将军衔。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政委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八纵队司令员、陈谢集团政治委员兼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昆明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10月被开除党籍。1981年1月,被确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中共中央接到129师消灭张荫梧部的报告后,于8月28日指示全军,首次明确了我党我军对于局部武装冲突的立场,即:“明确的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9月11日,毛泽东同志接见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记者,再次说明了对待张荫梧之流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此役过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对张荫梧停职查办,不久另一位“摩擦专家”鹿钟麟也被迫辞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职务。这是对国民党顽固分子的一个沉重打击,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反摩擦斗争的重大胜利。


(文章作者:张子延)